统计资料显示,全先进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各种与脑萎缩相关的疾病。而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显现,死亡率也将呈高发态势,亟待引起各方重视。小脑是人体重要的器官,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肌肉协调、走路时身体的平衡、动作的平顺、说话的清晰度、吞咽的顺畅及眼球的运转等。而小脑萎缩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。
小脑萎缩的症状分为三个阶段
小脑萎缩初期表现症状:
①走路犹如喝醉酒(眩晕感)。
②动作反应较不灵活,动作的流畅性丧失,提重物有困难。
③上下楼梯双腿不协调,肌肉僵硬,无法准确的完成某些特定动作,如跑步、爬山、打球等。
④静止站立时,身体会前后摇晃,端水时容易溅出。行走时容易撞到墙上或门框上。
⑤眼球转动有障碍,无法快速的转移目标。
⑥辨别距离能力不良,如打不到乒乓球。
小脑萎缩中期表现症状:
①四肢、肌肉不协调感加重,运动失调现象明显。
②无法控制姿势与步伐,状似企鹅行走;摇摇晃晃,两腿微张或剪刀步,无法保持平衡,无法长距离行走,无法跑步,上下楼梯困难,走路时身体无法灵活调整。因此,容易摔跤。
③舌头打结、说话不清楚,写字有困难,吃东西或喝水时容易被呛。
小 脑萎缩晚期表现症状:
①说话极不清楚,无法控制音调,甚至无法言语,写字无法辨认,吞咽困难。
②无法站立,甚至无法坐起,需靠轮椅代步,或卧床在床,生活无法自理。
③如果大脑或周围神经受到波及,则病人智力会受到影响。
小结:可见小脑萎缩随着病情的发展,患者在生活上、工作上会逐渐失去自主本能,中后期生活能力、机体控制能力会全面下降,直至卧床不起。若不及时对小脑萎缩进行治疗控制,随着病情的进展,较终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。
对付小脑萎缩,关键要“趁早”
长期以来,对小脑萎缩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一些可控的致病因素进行干预治疗。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,像小脑萎缩这样曾在神经医学领域被判为“不治之症”的疾病,已可以做到显著改善症状、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命。侯增欣主任表示,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,对待小脑萎缩,关键要做到“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”。作为脑病中的难治病,小脑萎缩一直归类为神经内科。针对一些可控的致病因素进行干预,通过综合治疗改善各种功能障碍、恢复脑部病灶供血供氧功能,使症状减轻或减慢病情的进展,帮助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持久。综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、高压氧治疗、康复治疗等。
现实中,小脑萎缩治疗呈现出“病太重的不治,病太轻的也不治”的无奈状况。目前,医学界把小脑性共济失调分为四个级别:一级为有初始症状但不影响工作;二级为影响部分工作但不影响生活;三级为影响生活,但生活能够自理;四级为生活不能自理。一级二级患者手术治治疗果较佳,但患者往往容易忽视或不愿手术;三级需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可以做手术,四级基本无法进行手术。具体情况需根据医生检查评估后确定。
小脑萎缩的早预防非常重要
约三分之一小脑萎缩患者具有显性家族遗传史的特征,因而“早预防”也非常必要。因此,预防小脑萎缩应做到以下几点:
1、调摄精神,清心寡欲:
保持愉快和乐观的情绪,避免精神过度紧张,心胸开阔,保持安静平和的心态。
2、均衡营养,少荤多素:
调整饮食,饮食宜清淡而富含营养,注意营养均衡,禁酒戒烟,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。
3、明确病因,预防发病:
对于病因较为明确者,针对病因进行预防,尽早祛除致病因素。如积极预防脑血管病,防止或尽可能的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;脑部的感染性疾病,宜预防其发生,对已发生者宜及早治疗。还要预防和治疗外伤、乏氧性脑病和全身其他重大疾病等。
4、药物调理,延缓衰老:
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尤其是有脑萎缩遗传性家族史的病人,有必要选择运用延缓衰老的中药调理,以改善脑细胞衰老的状况。
电话咨询
028-687607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