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其他
手机越刷越慌,心理上的“疫情”如何防控?西南脑科医院医生来支招
来源:成都西南脑科医院

  每天刷手机看着较新疫情资讯

  内心总是不由自主地恐慌

  连续打几个喷嚏、流鼻涕、体温有点高

  各种怀疑自己被感染,甚至不敢去医院……

西南脑科医院医生支招

  疫情期间要做好防护工作,心理上的“疫情”也不可忽视。如果每天焦虑过度,不仅影响心情,还会影响睡眠质量,进而影响身体健康。公众要做到以下几点:

  1、从官方平台获取相关信息,科学认识疫情性质、流行情况、临床表现和危害,不过分关注负面信息,不轻信传言,学习掌握防控知识。

  2、接纳恐惧、焦虑等应激情绪,要知道这是人在不正常情境下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。

  3、出门在外口罩常戴,做好疫情防护措施,这是目前较科学合理、对人体保护的解决办法。

  4、感到压力大,焦虑,心情烦躁时,可以多和亲人联络,让彼此都放心,也可以缓解彼此的焦虑。或是和朋友们倾诉一下,聊聊天,分享点有趣的内容,缓解压力。

  5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,保持饮食平衡,保证睡眠充足。把注意力转移到运动、听音乐等有益的活动上,这样焦虑、恐惧的体验就会变弱。

医生指出,这些不良认知要避免

  以偏概全

  不良认知:我连续打了好几个喷嚏,是不是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了。

  产生情绪:担忧、恐惧等。

  理性认知:我连续打了好几个喷嚏,提醒我要戴好口罩,注意保暖。

  选择性注意

  不良认知:街上也有一些人没戴口罩,好像也没什么事。

  产生情绪:侥幸、过度放松等。

  理性认知:戴口罩出门既是保护自己,也是关爱他人。

  贴标签

  不良认知:我被感染了,我就是一个传染源。

  产生情绪:恐惧、害怕等。

  理性认知:我被感染了,我仍然可以积极的接受科学隔离和救治。

  灾难化

  不良认知:我被诊断为疑似患者,我这辈子完蛋了。

  产生情绪:焦虑、沮丧等。

  理性认知:我被诊断为疑似患者,主动接受隔离是对他人的负责。

  自责化

  不良认知:都怪我去疫区出了一趟差,把病毒带回来感染了家人。

  产生情绪:内疚、不安等

  理性认知:我去疫区出差也是因为工作,当时我并不知道那里出现了疫情。

健康提示碎碎念

面对疫情君莫慌 医护人员来帮忙

延误病情要不得 健康生活较难得

哪哪难受别害怕 来院看病别拖拉

医院管理规范佳 安全就诊你我他

医院医生亲诊
更多
查看更多 预约挂号
丨成都西南脑科在线挂号
在线挂号>>

电话咨询

028-68760707
QQ
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