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其他
得了急性脊髓炎,这是怎么回事?
来源:成都西南脑科医院

  急性脊髓炎

  急性脊髓炎见于任何年龄,但以青壮年多见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,但以春初和秋末多见。两性均可发病,但以男性为多。病前数天或1~2周可有发热、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。

 

  起病急,常先有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,随后出现一个或两个下肢麻木、无力等症状,并逐渐向上发展,出现上肢无力,同时伴有排尿和排便障碍,直至瘫痪。

  疾病进展迅速,多于数小时至数天内症状发展至高峰,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。急性脊髓炎以胸段为多,约占75%;颈段次之(13%);腰骶段少(12%)。损害以灰质和白质为主,也可累及脊膜和神经根。具体表现为:

  1.运动障碍

  以胸髓受损害后引起的截瘫常见,如颈髓受损则出现四肢瘫痪,并可伴有呼吸肌麻痹。早期脊髓休克阶段,病变水平以下呈弛缓性瘫痪、肌张力降低、深反射消失,病理反射也可引不出来。

  通常于2~3周后,逐渐过渡到痉挛性瘫痪,肌张力逐渐升高,尤以仲肌张力增高较明显,深反射继而亢进,病理反射明显,与此同时肌力也可能升始有所恢复,一般常需数周、数月之久,但终常有一些体征残留。

  若病变重、范围广或合并有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者,脊髓休克阶段可能延长,有的可长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,或脊髓休克期过后出现痉挛性屈曲性肢体瘫痪,此时肢体屈肌张力增高,稍有刺激。双下肢屈曲痉挛,伴出汗、竖毛反应和大小便自动排出等症状,称为脊髓总体反射。以上情况常提示预后较差,一些患者可终生瘫痪致残。

  2.感觉障碍

  急性期在病变节段以下的感觉丧失。有些患者在感觉消失区上缘可有1~2个节段的感觉过敏区,或有束带状感觉异常。儿童和少数脊髓损害不明显者,感觉水平可以很不明确。局灶性脊髓炎症者可能出现脊髓半侧型感觉障碍,即病变同侧的深感觉缺失和病变对侧肢体的浅感觉障碍。

  随着炎症的恢复,感觉可逐渐恢复,感觉平面可逐步下降,但其速度远比运动功能的恢复为慢且不明显。

  3.膀胱、直肠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

  脊髓炎早期为大、小便潴留。在休克期间膀胱无充盈感觉。逼尿肌松弛,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,容量可达1 000ml或更多。当膀胱充盈过度,压力超过括约肌耐受力时,出现尿失禁,称为充盈性尿失禁。此期需要留置导尿管,引流尿液。

  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,膀胱逼尿肌逐步出现节律性收缩,可见到尿液从导尿管周边渗出,此时膀胱收缩功能不,多数患者在拔除导尿管后仍不能排尿。随脊髓功能的恢复,逐步出现尿意和排尿能力,早期残余尿量仍可达.300~400ml以上,逐步恢复至正常排尿功能。

  即使脊髓横贯性损害导致脊髓功能不能恢复的患者,排尿功能亦能在骶髓中枢控制下恢复自主节律性排尿,但无尿意。

  患者无尿意和控制能力,常常呈现节律性尿失禁,残余尿量较大。横贯性或部分性脊髓损害的休克期中,若因膀胱护理不当,长期连续引流而没有定期使膀胱充盈,在脊髓功能恢复时,可发展成痉挛性小膀胱,表现为尿频、尿急,尿速正常,尿量很少,而且不易控制,称为急迫性尿失禁。

  患骶段脊髓炎者,直接损伤控制膀胱的骶髓中枢,呈现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,恢复期为自主节律性神经源性膀胱,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和滴沥,多数患者随脊髓功能的恢复而改善。此外,还应指出,也有部分横贯性脊髓损害和骶段脊髓损害者,长期呈现弛缓性瘫痪,膀胱功能长期不能恢复。

  4.脊髓炎的临床症状还随损害节段不同而有其特殊性。

  颈段脊髓炎者,出现四肢瘫痪。C4以上节段受累时,出现呼吸困难,有时需人工辅助呼吸,颈膨大脊髓炎者出现两上肢弛缓性瘫痪,而下肢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。腰段脊髓炎者,仅出现下肢瘫痪和感觉缺失而胸腹部正常。

  骶段脊髓炎者,出现鞍区感觉缺失,肛门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,无明显肢体运动障碍和锥体束征。当脊髓损害由较低节段向上发展,累及较高节段,特别是病变从下肢开始,迅速发展到性截瘫。并逐步上升,依次出现胸、臂、颈甚至呼吸肌的瘫痪和感觉缺失。

  出现吞咽困难、言语不能和呼吸困难者,称为上升性脊髓炎。病变上升至脑干出现多组脑神经麻痹,累及大脑出现精神异常者,称为弥散性脑脊髓炎。当病变累及脊髓膜和脊神经根时,病者可出现脑膜和神经根刺激症状,体格检查时可有颈项强直、凯尔尼格(Kernig)征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,分别被称为脊膜脊髓炎,脊膜脊神经根脊髓炎。

  温馨提示:日常生活中发生上述症状,应及时就医,尽早到医院进行治疗。以免任由病情发展使得病情加重恶化。

医院医生亲诊
更多
查看更多 预约挂号
丨成都西南脑科在线挂号
在线挂号>>

电话咨询

028-68760707
QQ
咨询